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今天是2023年4月20日星期四,农历三月初一。每一个春日的清晨,方正研究向您提供及时新鲜的研究观点,秉持“独立、客观、理性、真诚”的理念,珍重您的信任,保护您的投资。
“每日新观点”将为大家带来:
固收 | 张伟
经济环比对债市的意义——债市交易日记
经济环比变化通过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从而影响债市。根据泰勒规则,央行根据产出缺口来调控货币政策松紧,当产出缺口为正时,央行会收紧货币政策,将货币市场利率抬升政策利率上方从而抑制经济过热。出现负的产出缺口则需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但实际操作中,潜在产出测算难以做到准确,并且如果央行待到经济回升到潜在产出上方再调整货币政策,则可能会促进金融泡沫,增加金融风险。因而我们观察到,央行货币政策倾向于打“提前量”,而判断的依据就是经济环比拐点的变化。
比如2020年5月,经济绝对水平偏弱,仍在潜在增速下方,但是经济环比恢复的拐点已经出现,央行则通过暂停公开市场操作,逐步引导资金价格回升。再比如,疫情防控优化后,今年的1-2月央行并未降准,投放的“长钱”少,资金面也基本完成了向政策利率靠拢的收敛,这也是看到经济的环比在快速改善。而2021年7月央行超预期降准。当时PPI处于高位,上游成本上行对中下游造成压力,7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出现上半年没出现过的快速下探。事后来看,央行降准呵护经济是合适的。
正如前文所述,经济恢复的环比放缓,央行在1季度例会也判断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因而央行难以持续收紧流动性。但是逆周期发力的空间也变窄了。
债市震荡,利率继续下行空间变窄,信用债吃票息策略仍适用,需要注意在投资组合中增配流动性资产。经济环比增速放缓,因而经济基本面温和恢复对债市不构成实质利空。现在仍然是政策真空期,要等待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看如何定调下一阶段政策。央行判断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资金面将保持平稳。配置力量方面,理财往往在2季度冲规模,并且信贷投放如果放缓,银行配置力量也可能增加,但信贷投放放缓信用债供给也可能增加,我们判断配置力量相对于需求仍有支撑。从交易层面看,目前做多比较拥挤,最近30y国债换手率上冲、杠杆率偏高这都显示看多比较拥挤。综合来看,债市震荡为主,利率继续下行空间变窄,信用债吃票息策略依然适用。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不及预期,信贷超预期,经济恢复超预期。
市场&中小盘 | 赵伟
怎样看待有争议的数据
昨北上资金22.64亿,其中沪市净流入25.46亿,深市净流出2.82亿,北上资金本周以来维持沪强深弱的格局,防御意味明显,这与全球资金的风险偏好回落以及A股题材板块的居于高位都存在关联,但外资仍在坚定流入A股,说明了当前尽管题材板块有回调要求,但资金仍在场内调仓不愿离场,A股的上行趋势仍没有改变,在全球市场仍具有相当的投资价值。操作上,轻指数、重个股,逢低关注中字头、军工、TMT龙头、半导体、生物医药、有色、新能源、AI+及“三低”股,回避短期涨幅过高、垃圾股及退市风险股。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技术分析和近期重要市场信息做出的综合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可能发生异于预期的重大变化。
核心推荐
食品 | 刘畅
千味央厨:疫情考验仍稳步增长,23年提速动力强劲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14.89亿元,同比+16.86%;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02/0.96亿元,同比+15.20%/+12.60%;不考虑股权激励的影响,公司全年归母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29.53%。其中,22Q4公司实现收入4.58亿元,同比+18.77%;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约0.32/0.32亿元,同比+1.13%/+5.78%,营收、业绩表现符合预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49/2.00/2.48亿元,同比+46.64%/+34.01%/+23.91%,EPS为1.72/2.31/2.86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40X/30X/24X,维持 “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动销、食品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医药 | 唐爱金
迪瑞医疗:华润赋能效应逐步凸显,收入增长超预期
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2.20亿元(yoy+34.69% ),归母净利润2.62亿元(yoy+24.66%),扣非归母净利润2.49亿元(yoy+32.6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092万元(yoy-75.55%)。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2亿元(yoy+46.54%),归母净利润0.78亿元(yoy+27.79%),扣非归母净利润0.77亿元(yoy+34.1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3万元(yoy+79.86%)。
点评:
1、仪器多元化及性价比优势凸显,后期带动试剂放量可期
2022年在华润管理及业务赋能驱动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0亿元(yoy+34.69%),其中Q4实现营收4.18亿元(yoy+53.25%)。分产品来看,公司充分发挥仪器多元化的优势,叠加性价比突出,2022年仪器实现收入6.85亿元(yoy+70.11%),营收占比提升至56.17%(yoy+11.71pp),我们认为公司仪器装机加速为试剂放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诊疗复苏,试剂业务有望呈现较快的增长。
2、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国内外双轮驱动收入增长
①国内市场主要加大了三级医院的拓展,新增200余家代理商,2022年国内业务实现收入8.04亿元(yoy+32.84%)。②国外业务拓展主要以提高精细化管理和加强本地化布局为主,2022年新开拓国际渠道商50余家,中国香港等地的子公司陆续投入运营,2022年国外业务实现收入4.16亿元(yoy+38.42%)
3、新增关联交易预计,华润业务协同赋能再度加码
公司作为华润集团大健康板块的唯一器械平台,自2022年以来,不断加深和华润集团大健康业务的协同合作,和华德欣润的关联交易不断增加,近日公司发布公告,和华德欣润2023年的关联交易预计新增7000万,华润对公司业务层面的赋能再度加码。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82、22.76、30.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53、4.69、6.2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6、19、15倍,上调至“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入院速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集采政策风险;试剂上量不及预期风险。
纺服化妆品 | 陈佳妮
安踏体育:先旧后新方式募资118亿港元,用于偿债及补充营运资金
2023年4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1.19亿股,相当约配售前已发售股本的4.39%、扩大后股本的4.20%,共募资约118.02亿港元,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净值约117.31亿港元。配售价为99.18港元,相较4月17日收盘价108.8港元折价约8.84%。本次拟配售所得款项将用于偿还集团未偿付的财务负债及作为集团一般营运资金。配售后公司大股东安踏国际、安达控股、安达投资合计持股由54.45%降至52.16%。
募资主要用于偿债及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债务方面,除自身债务外,公司18年曾在收购Amer Sports时提供13亿欧元贷款担保,该笔贷款将于23年偿还,24年到期,公司出于财务安全考量提前做好资金准备。补充资金方面,公司于23年初成立东南亚事业部,安踏/FILA品牌渠道及产品均在探索准备中,提前准备充足现金流以支持后续在东南亚地区可能的发展机会;此外,随着各品牌经营情况恢复正常,2024年巴黎奥运会在即,公司也将做好资金储备,加大各品牌投入以抢占市场份额。
4月至今零售表现良好,管理层维持此前业绩指引:截止4月16日,安踏品牌零售流水较1Q23加速好转,管理层维持安踏品牌、FILA品牌全年流水双位数增长指引。我们认为随着后续五一假期临近,线下消费表现有望进一步复苏。此外,Amer Sports“五个十亿欧元”计划进展顺利,4月13日集团公告将新任命CFO Andrew Page,此前他曾在头部运动公司UA、Foot Locker中任职,具备运动行业经验并熟悉资本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具备卓越的多品牌运营能力,旗下品牌矩阵差异化布局,发展路径明确,增长具备长期可持续性。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为93.4、115.7、137.4亿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运动鞋服市场需求疲软;安踏品牌升级不及预期;户外运动品牌发展不及预期。
电新 | 周涛
远东股份:电池业务拖累业绩表现,发力户用储能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16.80亿元,同比增长3.87%;归母净利润5.52亿元,同比增长3.98%;归母扣非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32.20%。
点评:线缆业务保持领先,海缆基地年底有望投产。报告期内,公司维持线缆行业龙头地位,智能缆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6.92亿元,同比增长8.71%,净利润8.66亿元,同比增长29.76%。受益于新能源、新基建投资体量的迅速增长,公司在智能电网、新能源业务方面持续发力,累计中标和签约194.28亿,千万元以上合同订单同比增长39.86%。
锂电储能业务全面布局,积极开发海外客户。公司智能电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同比下降50.30%,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7.86%,主要因是为进一步匹配海外户用储能业务发展及订单交付,对电池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
期间费用控制良好,研发投入加大。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9.80%,同比下降1.03pct,运营效率持续提高;研发投入6.65亿元,同比增长25.38%,保持领先优势。
投资建议:公司是电缆行业龙头企业,将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海缆技术储备多年,有望贡献新增量;电池业务轻装上阵,储能市场开拓顺利,看好公司价值回归,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2亿、16.68亿和21.83亿;EPS分别为0.48元、0.75元和0.98元;对应PE分别为11、7和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电网投资低于预期;新品研发低于预期。